一帶一路 Belt and Road

「一帶一路」的由來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倡議和主導的跨國經濟帶,全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初的構想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概念來自古代絲綢之路,建立新的合作平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古代的絲綢之路貫通亞洲、歐洲和非洲多國,早于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而形成,經過歷代各國共同努力,成為亞歐之間的重要橋樑。及後更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以福建泉州為起點,遠至義大利和埃及,構成橫跨三大洲的海上航道。絲綢之路促進亞、歐、非之間的經貿往來,促使各國的文化與文明交流,成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紐帶。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文化交流合作的象徵,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見證。

絲綢之路促進亞、歐、非之間的經貿往來,促使各國的文化與文明交流,成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紐帶。

絲路的啟示

習主席于2013年9月外訪哈薩克斯坦,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呼籲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1;同年10月出訪印尼,並於印尼國會演說中表示,中國願意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2015年3月,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檔明確把「一帶一路」倡議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並獲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及肯定,至今已有6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協定3

 

目標高遠 願景宏大

「一帶一路」沒有區域和邊界之分,秉持開放合作原則,任何國家和地區組織均可參與。

「一帶一路」的目標高遠,願景宏大,弘揚中華文化的大同思想。誠如習主席所言:「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4 ,各國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為推動地區發展而努力。同時鼓勵彼此尊重發展道路和模式,透過對話求同存異、相容並蓄、和平共處,共同為絲綢之路注入新動力,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這一項倡議,傳承了絲綢之路的精神,期望各國透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推進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大陸及海洋互聯互通。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共同建立沿線國家的夥伴關係,最終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5

「一帶一路」沒有區域和邊界之分,秉持開放合作原則,任何國家和地區組織均可參與。為建立各國友好互助的合作關係,故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範疇作為主要內容,加強相互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相輔相乘、互補優勢的願景。本網站將以「五通」為主軸,介紹「一帶一路」的最新發展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