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發展成形,為絲路精神奠下基礎。絲路精神包括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及互利共贏,這份精神世代相傳。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1」。為延續絲路精神,中國積極推動政策鼓勵人文交流,民心相通被視為「一帶一路」倡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民心相通,能穩固社會基礎,加速「一帶一路」發展進程。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中國期望透過7項途徑實踐民心相通,促進學術、人才、藝術、媒體等交往,深化各國合作,穩固沿線國家民意基礎2。內容包括:
中國希望透過擴大彼此留學規模,加深各地人才交流。「一帶一路」倡議發布後,不少中國學生選擇到沿線國家留學,現時於沿線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多達30多萬人,而沿線國家的在華留學生亦已有20多萬3。俄羅斯教育科學部社會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現就讀俄羅斯高中的中國學生人數為整體留學生人數第3位。可見此舉促進了兩地學生文化交流4。
另一方面,中國鼓勵學生學習不同語言,培育溝通專才,消除語言障礙,進一步有利人才交流。除了支持中國學生「走出去」學習當地語言外,中國亦積極在沿線國家辦學,134間孔子學院及13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在「一帶一路」沿線51個國家及地區成立,將漢語及中華文化推廣至全世界5。
中國鼓勵學生學習不同語言,培育溝通專才,消除語言障礙,進一步有利人才交流。
推動基層文化交流
「一帶一路」重視基層文化交流工作,支持民間藝術組織及媒體透過表演和電影等,加深彼此文化了解及交融,促進信任和尊重,締造和諧的文化環境。由中國組成的「親情中華 築夢絲路」藝術團體在捷克、意大利等6個歐洲國家表演雜技及演唱華人經典名曲6,有助凝聚華人及向沿線國家推廣中華文化。
此外,中國與沿線國家以影視合作方式交流文化,突顯各國特色,同時拉近彼此距離。如中印電影《功夫瑜伽》、中捷電影《熊貓與小鼴鼠》、阿富汗電影《依依惜別》、印度電影《追夢》等,皆能牽引人民情感,彰顯文明互鑒的絲路精神。
加強沿線國家青年培訓
中國一直秉持「以人為中心,以人才為重點」的理念,致力開展沿線地區青年培訓工作,透過教育改善青少年就業情況,為「一帶一路」培育人才。例如,2016年廈門大學在馬來西亞設立分校招收東盟成員國新生,並將在當地發展成高等教育中心7。中國更與馬來西亞及泰國簽訂學位互認協定,為青少年就業打好基礎。
此外,中國企業積極到沿線國家經營業務,善用當地人才,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如中國手機品牌OPPO在印尼專門店和維修中心僱用當地員工8,有助當地人民提升相關技能,推動互利共贏。
中國一直秉持「以人為中心,以人才為重點」的理念,為「一帶一路」培育人才
透過中醫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
中國致力為沿線國家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共同改善公共衛生。中國提岀「一帶一路」倡議後,首個醫療發展項目是在捷克開設中捷中醫中心,診所至今已診治八千多名患者,深受當地民眾歡迎9。
同時,中國派出醫療隊往不同國家提供醫療服務。浙江省衛生廳從1996年起向納米尼亞派出醫療隊,到當地提供中醫服務及講座10,獲當地政府和民眾高度評價,有助推廣傳統中醫文化及知識,促進民間醫療合作。
共辦文化活動
「一帶一路」鼓勵互結友好城市和沿線國家間舉辦文化活動等,促進城市間的人文交流合作,打破地域限制,拉近人民距離。陝西省至今已締結79對友城關係;友好城市之間經常進行藝術、科技、文化及歷史遺產交流,如英國埃塞克斯郡參與陝西省所主辦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11,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及世界文化的魅力。
與此同時,中國鼓勵由政府機關帶頭促使國與國之間往來,通過政府機關提供的平台,推動彼此文化交融。中國-歐盟文化藝術節在2015年首次於布魯塞爾舉行,成為中歐文化交流的常設溝通平台12,並在中國與16個中東歐國家合作(即「16+1」)的基礎上,成立由中國科學院帶頭的「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促進世界文明發展,實現人文相通。
打造具絲路特色的旅遊路線
各國文化背景各異,中國致力與沿線國家擴展旅遊合作,期望彼此國民通過親身遊歷,進一步體會絲路之美。為鼓勵民眾到沿線國家旅行,中國積極提升旅遊方便程度。在「一帶一路」貫通的60多個國家中,已有20多個國家向中國實行豁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安排,如阿聯酋、塞爾維亞、埃及、俄羅斯、以色列等13。自中俄通過以團體方式到當地旅遊不超過15天可免簽證,到俄羅斯旅遊的中國旅客人數大增,截至2016年已有76萬人次入境14。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亦成為旅遊熱點,包括泰國、捷克、馬來西亞等。擴大沿線國家旅遊發展有助彼此人民感受最真實風土人情,促進文化對話。
促進科技人才交流
中國著重以科技推動互學互鑒的絲路精神,以合作解決科研課題,推動創新發展,締造繁榮共贏。中國科技部自2013年實行「亞非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資助沿線發展中國家科學研究人員來中國進行交流,如進行污染源及自然環境研究等15,培養國際科技人才。中國亦將開設聯合實驗所及科技園區等,加強科學領域合作。
香港促進民心相通大有作為
宏揚中華文化,延續絲路精神,促進多元共融,為推動世界共同發展創造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
香港是東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大都會,擁有包容、多元文化的優勢。香港政府帶頭推動民心相通,期望藉教育促進市民參與文化交流,加深彼此認識。2017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將增加香港學生到內地「一帶一路」沿線交流團的名額至5,600個,並為學生提供學習外語機會等。政府亦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吸引沿線國家學生來港留學,透過香港了解中國文化,促進人文交流,協助國家倡導「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並非只著重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更重視沿線國家文化交流,透過不同途徑促進文化交融,同時更希望透過「一帶一路」發揚中華文化,延續絲路精神,促進多元共融,為推動世界共同發展創造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
1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鳳凰網,2017年5月14日
2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一帶一路網,2015年3月28日
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學生已達20多萬》,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5月12日
4 《中俄人文交流躍上新台階在俄留學生人數中國排第三》,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8月12日
5 《海外孔子學院已達511所現有注冊學員210萬人》,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7月19日
6 《中國僑聯「親情中華 築夢絲路」藝術團中巡演》,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2017年8月5日
7 《中國-東盟人才培養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教育成一大亮點》,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6月5日
8 《中國-東盟人才培養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教育成一大亮點》,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6月5日
9 《民心相通健康使者》,光明日報,2017年4月14日
10 《納米比亞中醫粉絲隊伍迅速擴大 紅泥人跋山涉水》,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7月21日
11 《在服務「一帶一路」中展示江蘇文化作為》,新華日報,2017年8月2日
12 《第三屆中國-歐盟文化藝術節啟幕》,人民網,2017年5月19日
13 《「一帶一路」出境旅遊熱 超20個國家對中國實現免簽和落地簽》,華文網,2017年5月16日
14 《2016年赴俄中國遊客數目猛增 旅遊交往促進中俄民心相通》,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7月3日
15 《「一帶一路」上的亞洲青年教師與科學家:享受在中國的時光》,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7月13日